[1] |
朱婵,何林,王洪涛,蔡维霞,赵海洋,齐宗师,张博文,梁敏,杨延辉,韩军涛. 压力面罩联合支具对烧伤后面部瘢痕的效果比较[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1, 27(11): 1266-1271. |
[2] |
谢肖霞,刘付明英,彭冲,李延甫. 早期卧位踏车训练对下肢重度烧伤患者的效果[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0, 26(5): 603-606. |
[3] |
李梅蕊,李殷. 烧伤儿童康复期的营养代谢与营养支持[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0, 26(2): 219-222. |
[4] |
向高, 刘开鑫, 巩朝阳, 杨亮, 张海鸿. Ski在脊髓损伤后胶质瘢痕形成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9, 25(6): 630-633. |
[5] |
王慧, 范卢明, 程雨虹, 孟美芬, 刘文军, 刘丽红. 基于知识转化模式构建的手部烧伤患者住院期间手功能康复管理方案[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9, 25(5): 608-615. |
[6] |
巩朝阳,刘开鑫,向高,张海鸿. 脊髓损伤后胶质瘢痕形成的研究进展[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8, 24(6): 641-644. |
[7] |
王慧, 范卢明, 孙林利, 张孟吉, 李霞, 孟美芬. 虚拟现实技术在烧伤康复中的应用进展[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8, 24(3): 304-308. |
[8] |
高凤英, 王晓燕, 乔芬. 重度烧伤患者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与社交回避和苦恼的相关性[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7, 23(6): 728-733. |
[9] |
郑利强, 江琼, 胡春蓉, 伍亚民. 电针对脊髓损伤后轴突再生影响的研究进展[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7, 23(12): 1380-1383. |
[10] |
周开升1,2,朱彦东1,2,赵鑫1,2,郭永强1,2,寇江力1,2,汪静2,李森3,龙在云3,伍亚民3,张海鸿1. Ski 在大鼠脊髓损伤后不同时间的表达变化①[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6, 22(9): 1015-1019. |
[11] |
蒋春燕1,李丹1,张建梅1,曾晓梅1,吴春霖2,杜春萍1. 康复护理促进烧伤患者生活质量的Meta分析①[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6, 22(3): 345-349. |
[12] |
吴红娟1a,朱秀梅1b,刘晓梅1a,黄亚川1a,张玉莲1c. 简易手指蹼训练组合支具对烧伤后手指蹼粘连的效果①[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6, 22(11): 1347-1349. |
[13] |
张瑾;解扬子;张选奋. 神经在皮肤创伤再生和瘢痕愈合中的作用①[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5, 21(08): 921-923. |
[14] |
苏迪娅;刘松;王世炜;历俊华;崇逢;李东风;李睿智;万虹. 椎板切除神经根损伤后聚羧甲基葡萄糖胺产品抗瘢痕粘连的效果[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5, 21(01): 45-048. |
[15] |
王万玲;袁凌;谭静;帅霞. 综合康复对下肢危重烧伤老年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效果[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5, 21(01): 117-1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