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李超平,时勘. 分配公平与程序公平对工作倦怠的影响[J]. 心理学报, 2003, 35(5): 677-684. [2] 徐长江,解晓龙,莫世亮. 哪类高校教师易患职业倦怠:10年研究的元分析[J]. 教师教育研究, 2015, 27(1): 79-87. [3] 游丽琴,金冬,杨洪,等. 企业员工职业倦怠及其影响因素调查[J]. 中国公共卫生, 2014, 30(3): 343-346. [4] 黄磊,周鼎伦,姚永成,等. 临床医生人格特征与职业倦怠及心理疾患风险的关系[J].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2015, 33(2): 84-87. [5] 杜惠珍,秦柳花,贾海,等. 某医院医护人员职业倦怠与认知功能的关系及影响因素[J].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2015, 33(9): 676-678. [6] 赵作荣,赵俊龄,韩明明,等. 高校教师工作倦怠与工作能力状况[J].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2015, 33(2): 107-109. [7] 张建人,阳子光,凌辉. 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工作满意度与职业倦怠的关系[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4, 22(5): 920-922. [8] 刘文利,杨志兵,张石磊,等.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与工作绩效相关研究[J]. 职业与健康, 2016, 32(1): 24-27. [9] 陈树,马娟,朱金富. 高职教师的职业倦怠与心理控制源、应对方式[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4, 28(4): 293-297. [10] 戴俊明,华钰洁,张浩,等. 三甲医院医务人员职业应激与隐性缺勤的关联研究[J].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2015, 33(10): 723-726. [11] 黄丽. 医务人员职业紧张、职业倦怠与隐牲缺勤的关联研究[D]. 上海:复旦大学, 2013. [12] Maslach C, Schaufeli WB, Leiter MP. Job burnout [J]. Annu Rev Psychol, 2001, 52: 397-422. [13] 李永鑫,李艺敏. 工作倦怠评价标准的初步探讨[J]. 心理科学, 2006, 29(1): 148-150. [14] 王芳. 医学院教师职业倦怠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 30(12): 1545-1549. [15] 朱伟,周财亮,苏东梅,等. 企业职工工作倦怠与生命质量的关系[J].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2007, 25(12): 735-7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