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孙藤方, 任梦婷, 杨琳, 王耀霆, 王红雨, 闫兴洲. 高压氧治疗联合重复外周磁刺激干预脑卒中患者踝运动功能和平衡能力的效果[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3, 29(8): 875-881. |
[2] |
李芳, 霍速, 杜巨豹, 刘秀贞, 李小爽, 宋为群. 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任务导向性康复训练对脊髓损伤大鼠前肢运动障碍的效果[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3, 29(7): 777-781. |
[3] |
罗兰, 李璐, 金沐. 氙气后处理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效果:Akt信号通路和自噬机制[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3, 29(2): 174-181. |
[4] |
黄志霖, 徐发邵, 施静, 黄淦, 刘梅芳, 张霞辉. 线栓法建立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大鼠模型[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3, 29(10): 1147-1153. |
[5] |
袁慧萍, 冯小军, 蒋东生, 车兴旺, 范连彬. 高压氧联合互动式头针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效果[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3, 29(10): 1208-1213. |
[6] |
秦彦强, 董浩, 孙迎春, 程先宽, 姚海江. 不同针刺方案对卒中后抑郁大鼠神经递质及相关炎性因子的影响[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3, 29(1): 30-37. |
[7] |
缪培,张通,米海霞,张伟东. 不同线栓法复制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大鼠恢复期学习记忆能力的差异及其机制[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2, 28(7): 789-796. |
[8] |
韩凯月,刘光亮,苏文龙,唐芷晴,张皓. 智能有氧踏车训练对不同病程脑梗死患者的效果[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2, 28(7): 822-827. |
[9] |
周小珏,冯婧,庞日朝,刘捷,张安仁. 隔日限食减轻脊髓损伤大鼠炎症反应的芳香烃受体/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因子2/核转录因子-κB信号通路机制[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2, 28(5): 544-551. |
[10] |
宋绍霏,侯园园,王云雷,张通. 异常光周期所致昼夜节律紊乱对大鼠腓肠肌时钟基因和葡萄糖摄取相关基因表达节律的影响[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2, 28(5): 552-558. |
[11] |
黄菲菲,王万松,董晓阳,冯珍. 高压氧修复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脑屏障的自噬机制[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2, 28(4): 415-420. |
[12] |
李童,方志鹏,邵玉萍,王平. 有氧运动对睡眠剥夺大鼠学习记忆及海马神经元突触可塑性的效果[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2, 28(11): 1270-1277. |
[13] |
戴燕红, 黄嘉英, 罗海龙, 汪睿清, 黄颖安, 陈卓铭, 王红. 脑皮质梗死慢性期非流利性失语症灰质体积的改变[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1, 27(7): 785-790. |
[14] |
王静怡,尹杰,刘建成,庞日朝,王文春. 蜘蛛香环烯醚萜类成分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神经细胞焦亡的影响[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1, 27(6): 653-660. |
[15] |
周文美,陶陶,吴霜,王廷龙,杨正奕,张莹. 丰富环境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功能和缺血半暗带区葡萄糖代谢的影响[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1, 27(5): 522-5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