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马圣楠, 柯竟悦, 董洪铭, 李建萍, 张洪浩, 刘超, 沈双, 李古强. 核心稳定性训练干预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动态平衡及表面肌电的效果[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3, 29(8): 882-889. |
[2] |
李芳, 霍速, 杜巨豹, 刘秀贞, 李小爽, 宋为群. 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任务导向性康复训练对脊髓损伤大鼠前肢运动障碍的效果[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3, 29(7): 777-781. |
[3] |
崔尧, 丛芳, 黄富表, 曾明, 颜如秀. 不同镜像神经元训练策略下脑与肌肉的活动特征:基于近红外光谱与表面肌电图技术[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3, 29(7): 782-790. |
[4] |
李丹, 王剑雄, 黄茂茂, 胥方元, 曾秋, 李佶钖, 李洋, 夏翠宏, 郑雅丹, 胥章彧, 方雯凤, 万腾刚. 健康中老年女性上下楼梯时下肢肌肉的表面肌电图表现[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3, 29(6): 731-737. |
[5] |
罗兰, 李璐, 金沐. 氙气后处理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效果:Akt信号通路和自噬机制[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3, 29(2): 174-181. |
[6] |
朱烈烈, 夏建宁, 蒲新宇, 邵湘芝, 张嘉诚, 吴登宠. 老年营养风险指数对脑卒中后神经功能预后的效能[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3, 29(11): 1346-1352. |
[7] |
黄志霖, 徐发邵, 施静, 黄淦, 刘梅芳, 张霞辉. 线栓法建立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大鼠模型[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3, 29(10): 1147-1153. |
[8] |
秦彦强, 董浩, 孙迎春, 程先宽, 姚海江. 不同针刺方案对卒中后抑郁大鼠神经递质及相关炎性因子的影响[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3, 29(1): 30-37. |
[9] |
朱旭,刘静,董泽萍,仇大伟. 基于表面肌电图手势动作意图识别的系统综述[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2, 28(9): 1032-1038. |
[10] |
缪培,张通,米海霞,张伟东. 不同线栓法复制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大鼠恢复期学习记忆能力的差异及其机制[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2, 28(7): 789-796. |
[11] |
田亚星,洪永锋,阚秀丽,沈显山,毛晶,江炎,何紫艳,吴俣,胡伟,孙晓宁,胡顺银. 徒手感觉刺激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手指痉挛效果的表面肌电图观察[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2, 28(5): 515-519. |
[12] |
周小珏,冯婧,庞日朝,刘捷,张安仁. 隔日限食减轻脊髓损伤大鼠炎症反应的芳香烃受体/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因子2/核转录因子-κB信号通路机制[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2, 28(5): 544-551. |
[13] |
宋绍霏,侯园园,王云雷,张通. 异常光周期所致昼夜节律紊乱对大鼠腓肠肌时钟基因和葡萄糖摄取相关基因表达节律的影响[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2, 28(5): 552-558. |
[14] |
周越,刘旭,孙悦梅,胡春英,朱悦彤,李渤. 不同运动模式下Flexi-bar训练对躯干稳定性肌肉的影响[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2, 28(4): 384-388. |
[15] |
黄兆欣,张艺,崔晨曦,祝晓静,肖晓飞. 基于ICF的青年女性“内八字”步态生物力学分析[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2, 28(12): 1459-14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