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韩亚兵, 刘少青, 李新通, 梁馨文, 罗敬, 李婷, 潘玮敏. 髋部神经肌肉训练对女子足球运动员前交叉韧带损伤风险的影响[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3, 29(7): 770-776. |
[2] |
刘根林,周红俊,李建军,卫波,郑樱,郝春霞,张缨,王一吉,康海琼,逯晓蕾,袁媛,蒙倩茹. 伴并发症脊髓损伤的神经学分类研究进展[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2, 28(8): 934-938. |
[3] |
郭峰,郝莹,陈渔. 前臂截肢者残肢运动时的脑源特征:基于标准化低分辨率脑电磁断层扫描成像技术[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2, 28(8): 972-980. |
[4] |
顾蕊,田罡,黄秋晨,刘克敏,闵红巍,冯建璞,王安庆. 儿童下肢截肢及其功能康复的流行病学与临床特征[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2, 28(7): 753-758. |
[5] |
单新颖,俞梦孙. 下肢截肢患者运动表象的脑电功率谱改变[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2, 28(11): 1360-1364. |
[6] |
刘绍文,魏聪惠,单新颖,张焱. 下肢截肢患者的脑功能连接[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2, 28(1): 90-94. |
[7] |
张缨,周红俊,刘根林,郑樱,逯晓蕾,康海琼,郝春霞,卫波,王一吉,袁媛,蒙倩茹,李建军. 脊髓损伤儿童神经功能预后和并发症的调查[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1, 27(6): 706-711. |
[8] |
王世琦,高雅倩,胥泽华,林恒,胥方元,袁丽. 触觉振动反馈系统对单侧小腿假肢穿戴者平衡及行走功能的影响[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1, 27(4): 472-477. |
[9] |
李雅茜,费若楠,秦秀男,王亚平,肖艳英. 肌筋膜触发点电刺激对下肢截肢后幻肢痛的效果[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1, 27(11): 1340-1345. |
[10] |
刘根林,周红俊,李建军,王一吉,郑樱,郝春霞,张缨,卫波,康海琼,逯晓蕾,袁媛,蒙倩茹. 儿童脊髓损伤致伤原因变化特点[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0, 26(4): 373-376. |
[11] |
闫冬梅,施庆喜,仝娇,马珊,赵星星,车世红. 区域性高危儿网络化管理体系在预防残疾中的作用[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0, 26(2): 242-248. |
[12] |
席家宁,公维军,姜宏英,郄淑燕,陈大军,陈作兵,杜广清,方国恩,公维军,郭嘉祯,黄怀,黄晓琳,贾如冰,姜宏英,李优伟,刘建华,刘铁军,刘秀岩,罗军,罗椅民,吕锦松,牛恩喜,郄淑燕,孙凤梅,滕立英,童朝晖,武亮,吴希军,肖翠兰,杨傲然,岳寿伟,张淑燕,张志杰,周明成. 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下康复医院防控策略专家共识(第一版)[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0, 26(10): 1127-1132. |
[13] |
郝莹, 郭峰. 上肢截肢者大脑运动皮质区神经可塑性的研究进展[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9, 25(7): 801-804. |
[14] |
孟昭建, 张明, 梁锦伦. 基于磁共振成像残肢三维重建模型设计的压紧/释放型大腿假肢接受腔[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9, 25(10): 1197-1201. |
[15] |
宋辉, 徐昕. 肌内效贴在运动损伤康复及预防中的作用[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9, 25(1): 64-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