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蒋孝翠, 刘臻, 苏清伦, 赵秦, 夏晓昧, 陆飞. 间歇性Theta节律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非流利性失语的影响[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3, 29(7): 839-843. |
[2] |
张晚霞, 杨晨璐, 钱月, 王颖, 梁爱民. 不同类型形态性头颅畸形婴幼儿的神经心理发育特征[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3, 29(5): 570-575. |
[3] |
徐敏杰, 王博, 周莉, 王海芳, 雷筱菁, 李颖, 包炜玮, 马亚男, 常静玲. 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脑卒中后语言与非语言认知功能研究的可视化分析[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3, 29(4): 452-464. |
[4] |
胡雪艳, 江晓峰, 山磊, 杨凌宇, 陈予东, 马琳, 刘丽旭, 张通. 低频和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非流畅性失语的影响[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3, 29(3): 249-255. |
[5] |
陈雅婷,张劼,张优媚,张双双,叶祥明. 经颅直流电刺激改善卒中后失语的系统综述[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2, 28(5): 534-543. |
[6] |
周雨帆,徐敏杰,谭逸海,马亚男,任巧生,陈健,张庆苏,王博,何怡,常静玲. 基于结构协变网络探索卒中后失语结构损伤特征[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2, 28(10): 1198-1204. |
[7] |
戴燕红, 黄嘉英, 罗海龙, 汪睿清, 黄颖安, 陈卓铭, 王红. 脑皮质梗死慢性期非流利性失语症灰质体积的改变[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1, 27(7): 785-790. |
[8] |
李晓琳,徐敏杰,曹云,张丹莉,舒鑫,李昌明,周雨帆,谭逸海,谭中建,常静玲. 卒中后失语静息态脑功能成像亚频段低频振幅脑活动研究[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1, 27(5): 497-503. |
[9] |
张晓彤,李娜,陈兆聪,梁井凤,喻勇,武惠香,康庄,丘卫红. 右侧小脑对卒中后失语的潜在作用:基于格兰杰因果分析的初步研究[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1, 27(12): 1458-1463. |
[10] |
舒鑫,董兴鲁,郝晓晖,卫冬洁,黄幸,李晓琳,徐敏杰,李昌明,孔乔,黄佳钦,刘孟宇,常静玲. 中医整体观下中医卒中后失语患者报告结局量表研制[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1, 27(11): 1356-1364. |
[11] |
王博,张庆苏,张皓. 朗读训练对脑卒中失读症的疗效[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0, 26(7): 820-824. |
[12] |
李晓琳,张斌龙,樊瑞文,徐敏杰,黄幸,舒鑫,李昌明,谭中建,常静玲. 词图语言任务在卒中后失语功能磁共振成像实验中的刺激模式及模型研究进展[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0, 26(6): 668-672. |
[13] |
樊瑞文,黄幸,李晓琳,鄢鹤铭,舒鑫,孔乔,李昌明,常静玲. 卒中后失语非损伤侧脑电功率谱网络特征研究[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0, 26(6): 692-696. |
[14] |
樊瑞文,李晓琳,黄幸,徐敏杰,曹云,张丹莉,常静玲. 基于语言双流模型的卒中后失语右脑功能网络研究[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0, 26(5): 572-578. |
[15] |
封世文,李倩南,杨龙,邵可青. 原发性进行性失语的基因机制研究进展[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0, 26(11): 1305-13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