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蒋孝翠, 刘臻, 苏清伦, 赵秦, 夏晓昧, 陆飞. 间歇性Theta节律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非流利性失语的影响[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3, 29(7): 839-843. |
[2] |
KIM Ha-kyung,王艳霞,沈双. 发声复述及延迟时间对特定型语言障碍儿童新词命名学习的影响[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9, 25(4): 448-454. |
[3] |
樊瑞文, 史华伟, 黄幸, 段怿炜, 鄢鹤铭, 常静玲. 工作记忆与词汇学习:基于词图匹配任务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9, 25(1): 70-75. |
[4] |
李咏雪;顾海风;张涛;陈少贞. 应用心理语言评定探讨1 例听失认的语言加工损害机制①[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5, 21(08): 960-966. |
[5] |
王贞;李胜利. 汉语言语失用患者的言语评定[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3, 19(1): 70-71. |
[6] |
Szu-Han Kay Chen;Katya Hill;;孙克兴;褚立希. 辅助沟通系统概要[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2, 18(9): 898-900. |
[7] |
常静玲;高颖;李胜利;汪洁;曹克刚;马斌;周莉;卫冬洁;张庆苏;秦江天. 针刺配合语言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0, 16(1): 58-59. |
[8] |
冯兰云;张绵;石丽 . S-S法在孤独症儿童语言康复中的应用 [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07, 13(09): 835-836. |
[9] |
何怡 . 传导性失语症语言康复治疗1例 [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07, 13(08): 767-768. |
[10] |
程凯;邱卓英 . ICF理论与方法在儿童听力语言残疾康复中的应用研究 [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07, 13(05): 490-492. |
[11] |
顾葫芳 . 失语症患者语言训练中的心理护理探讨 [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04, 10(11): 719-719. |
[12] |
田鸿;李亚坤;李桦;王晓玲 . 失语症的语言康复疗法 [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02, 8(02): 113-115. |
[13] |
谭红;张智博 . 语言疗法和作业疗法对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伴口颜面失用的作用 [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02, 8(01): 28-28. |
[14] |
王荫华;牛建平 . 标记测验(Token Test)与左侧大脑半球损害所致的各型失语的关系 [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00, 6(02): 49-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