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穗浩, 林峰, 董少红. 高强度间歇训练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术后的应用现状[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9, 25(6): 696-699. |
[2] |
尤炎丽,陈士芳,李转珍,王宏运.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持续康复运动对患者情绪与生活质量的影响①[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6, 22(11): 1341-1346. |
[3] |
蔡泽坤综述,徐琳,邱健审校. 远程心电监测在心肌梗死患者心脏康复中的应用进展①[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6, 22(1): 75-78. |
[4] |
师伟;李晔紫;赵海滨;杨丹丹;姜天元;李东方;翟瑶瑶. 活血化瘀法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CD3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阳性细胞的影响①[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5, 21(08): 894-899. |
[5] |
邱小芩;肖熙;岑莉莉;李彩艳;陶艳娇. 综合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患者焦虑状况的效果分析[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4, 20(8): 771-775. |
[6] |
肖军;王洪叶;陈小刚;郭奉洁;王德水;许洪玲;杨爽. 缺血后处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氧自由基的影响及意义[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4, 20(5): 470-473. |
[7] |
张秀静;赵海滨;王帅;郭梦;许晓英;马迪. 转化生长因子β1/Smads通路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重塑中的作用及祛瘀生新法的干预研究[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3, 19(4): 329-333. |
[8] |
翟金月;安春秀;李丽君. 围手术期不同补液速度对冠脉介入术后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2, 18(9): 884-885. |
[9] |
周霄云.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中西医综合康复护理[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1, 17(9): 895-896. |
[10] |
布伦;唐发宽;齐帜;华宁;陆宏.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血小板抑制率的血栓弹力图测定[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0, 16(5): 417-418. |
[11] |
陈思远;孟申;田汨;. 36例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患者平板负荷试验结果分析[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0, 16(5): 411-412. |
[12] |
叶明a;乔岩b;刘畅b;严研a;李南a. 吸烟对冠心病心绞痛型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二联抗血小板疗效的影响[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0, 16(11): 1057-1059. |
[13] |
吴惠群;李寿霖;郭艳梅;张淑燕. 长期心脏康复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危险因素的影响[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09, 15(06): 564-566. |
[14] |
严腊梅;陈建宁;孙炜. 院外健康教育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支架置入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09, 15(04): 319-320. |
[15] |
高玉玲;程芮;卢才义 . 老年人冠心病介入治疗时针对性护理的效果评价 [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08, 14(09): 895-8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