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房晓庆, 丁雪梅, 王一杰, 李新征, 张晓丽. 残疾大学生的择业心理特征[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3, 29(10): 1227-1232. |
[2] |
叶绿, 王斌, 邱服冰. 大学生身体活动的心理行为健康和功能效果:基于ICF的系统综述[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3, 29(1): 38-47. |
[3] |
崔家宝, 林舰, 刘育成, 王鹏, 曾洪发. 大学生太极拳活动的心理健康效益:基于ICF的系统综述[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3, 29(1): 48-54. |
[4] |
邱卓英, 郭键勋, 孙宏伟, 吴世彩, 吕军, 姚梅林, 王国祥, 邱服冰, 卢雁, 许光旭, 季林红, 井淇, 陈迪, 郝传萍, 李安巧, 王少璞, 肖晓飞. 世界卫生组织康复胜任力架构及其在康复领域的系统应用:理论架构、方法和应用领域[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2, 28(3): 265-274. |
[5] |
叶绿,王斌,刘月. 身体活动融入大学健康服务的政策架构、核心内容与理论方法[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2, 28(10): 1126-1134. |
[6] |
魏晨婧,田中理,王清,李高峰,何艳,杨慧,王林. 日本辅助器具社会保障政策研究[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1, 27(8): 900-907. |
[7] |
张茂林. 不同认知灵活性听力障碍大学生快速阅读能力训练的效果①[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6, 22(9): 1064-1068. |
[8] |
王方永,李建军. 哈佛大学与首都医科大学康复医学系脊髓损伤康复专业医师教育培训体系比较研究①[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6, 22(3): 365-367. |
[9] |
王国祥;张鑫华. ICF视野下我国高校运动康复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思考[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5, 21(09): 1002-1005. |
[10] |
魏北星;张倩;胡春英. 物理疗法科923 名进修人员情况调查与分析[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5, 21(05): 615-617. |
[11] |
吴庆文;刘广天;崔颖;董胜莲;刘瑞华. 作业功能模式在作业疗法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5, 21(01): 122-124. |
[12] |
徐琳峰;石君杰;沈晴. 在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学中渗透职业素养培养初探[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3, 19(3): 294-295. |
[13] |
罗治安;王丹;李福胜;曾德昕;隆献. 基于世界大学城网络平台的空间资源课程建设与应用[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3, 19(2): 196-198. |
[14] |
于涛;王家仲. 基于ICF 的运动康复与健康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3, 19(1): 29-31. |
[15] |
工藤征四郎;陈小梅;黄富表译. 日本的医疗制度[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3, 19(1): 36-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