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任艺, 王蕊, 章耀华.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对慢性踝关节不稳的效果[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3, 29(7): 750-755. |
[2] |
梁天佳, 龙耀斌, 陆丽燕, 周金英, 黄福才, 邬映超, 龙耀翔, 韦小翠.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绳带训练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效果[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3, 29(3): 262-268. |
[3] |
袁慧萍, 冯小军, 蒋东生, 车兴旺, 范连彬. 高压氧联合互动式头针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效果[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3, 29(10): 1208-1213. |
[4] |
刘研,巴赫,赵邓,刘丽,李建飞,王建,李丽. 基于头针的音乐疗法对卒中后抑郁疗效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观察[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1, 27(3): 282-289. |
[5] |
吴满红,梁利平,曾静,李容汉,罗鑫刚,梁伟燕,常燕群. 头针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脑血流和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7, 23(8): 942-945. |
[6] |
刘建浩1,王凡2,鲍春龄3,东贵荣3. 头穴透刺不同刺激法对急性脑卒中疗效的比较①[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6, 22(1): 92-94. |
[7] |
冯晓东;冯红霞. 头针治疗脑卒中后记忆障碍的效果[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5, 21(02): 189-191. |
[8] |
黄芳;王晓红;邵彬;黄礼群. 头针治疗脑外伤后认知障碍的临床效果[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5, 21(01): 79-081. |
[9] |
汪军;崔晓;倪欢欢;周翠侠;吴佶;孙克兴;吴毅. 互动式头针治疗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的效果[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4, 20(7): 671-674. |
[10] |
WANG Xuan;ZENG Yong-mei;TIAN Hong;et al.. 神经肌肉促进技术配合吞咽进食训练实时电刺激对脑卒中后早期吞咽障碍的疗效[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3, 19(07): 651-654. |
[11] |
刘曦;韦伟;伍玉兰. 呼吸促进技术配合针刺对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的疗效观察[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2, 18(2): 121-122. |
[12] |
潘毓健;徐国会;郑洁皎;夏汶;杨寅.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2, 18(1): 22-24. |
[13] |
刘磊;伦新;王翊沣. 头部CT定位围针长留针法治疗脑梗死性痴呆的临床研究[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1, 17(6): 569-571. |
[14] |
邹林霞;宋雄;林小苗;蓝颖;熊媛媛. 头针结合语言训练治疗智力低下儿童语言迟缓的临床观察[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1, 17(5): 418-419. |
[15] |
金冬云;谭同才;叶祥明. 本体神经促进技术预防脑卒中患者膝过伸的疗效观察[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1, 17(11): 1062-10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