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周晶, 王旭. 《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与《永久残损评定指南》的比较研究[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9, 25(2): 239-243. |
[2] |
赵丽丽,张希成,郑斌,程芳,周静,杨玉霞,董荣轩,马荣丽,周红俊. 唐山地震40年后幸存脊髓损伤患者生活现状调查[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7, 23(8): 959-964. |
[3] |
程芳, 郑斌, 刘艳丰, 杨玉霞, 董荣轩, 赵丽丽. 不同居住方式唐山大地震幸存脊髓损伤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满意度调查[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7, 23(5): 603-606. |
[4] |
赵丽丽;李唐棣;马洪颖;李瑜霞;张希成. 唐山地震37 年后脊髓损伤患者死亡原因调查[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4, 20(10): 975-978. |
[5] |
崔旭伟;刘辉霞;聂益利;周鹏翔. 工伤保险社区职业-社会康复的实践与思考[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2, 18(3): 291-293. |
[6] |
常有军;李雨峰;杨玉龙;潘福琼. 198例四川地震中脊柱脊髓损伤的临床分析[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0, 16(6): 589-590. |
[7] |
代蓉a;马素萍b;朱秋蓉a. 地震伤员骨折早期运动疗法康复[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0, 16(3): 284-285. |
[8] |
苑玮;张晓玉;刘启栋;戚枫. 我国集中供养伤残军人生活质量相关因素调查[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0, 16(1): 69-71. |
[9] |
曾晓梅;蒋春燕;罗娇;王凤英. 地震伤员心理状况及康复护理心理干预措施效果评价[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0, 16(1): 97-98. |
[10] |
李丹;吴春霖;杜春萍;熊淑芳;曾晓梅. 地震伤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影响因素分析及骨折康复护理[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0, 16(1): 99-100. |
[11] |
唐木得;林国徽;冯际兵;吴宏军;周慧桢;谢闽达;孟国卿;李景新;陆爱联;. 加拿大作业活动测量表在51例四川地震伤员康复中的应用[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09, 15(12): 1185-1186. |
[12] |
陈雪丽;陈峥;郑曦. 地震后成批伤员的医院内多学科康复治疗体会[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09, 15(11): 1080-1081. |
[13] |
徐建秀;童均君;陈晓霞. 住院疗养伤残军人“愉快因子输入疗法”的心理干预与评价[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09, 15(10): 973-974. |
[14] |
谢国省;张启富;杨扬. 633例汶川大地震伤员返川接诊分流体会[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09, 15(08): 797-798. |
[15] |
杜春萍;康霞;谢国省;蒋春燕;王凤英. 汶川地震伤员的康复护理质量管理[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09, 15(03): 296-2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