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肖晓飞, 邱卓英, 孙宏伟, 李安巧. 基于ICF和康复胜任力架构建设物理治疗本科教育[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2, 28(3): 295-305. |
[2] |
林星茹,赵盈喆,刘亚,孙舒悦,郭培武,吴芳,欧阳筱瑶,井淇,张建华. 东亚地区物理治疗师配置、教育培训与职业准入体系的比较研究[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2, 28(11): 1334-1341. |
[3] |
萧敦武,陈楠,王詠,邱卓英,伊丽奇,朱平. 中国物理治疗师胜任特征模型的探索性研究[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1, 27(3): 341-348. |
[4] |
刘昌亚. 加拿大物理治疗师执业资格认证特征及启示[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9, 25(12): 1485-1488. |
[5] |
王颖, 朱昭锦, 朱毅. 亚洲4个地区物理治疗师职业状况分析[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8, 24(9): 1103-1109. |
[6] |
王颖, 朱昭锦, 朱毅. 7国物理治疗师职业状况分析[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8, 24(5): 615-620. |
[7] |
张敬学, 马芊, 杨磊, 何影, 祝畅, 姚黎清. 运用国际标准建立康复治疗临床实践基地[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8, 24(10): 1233-1236. |
[8] |
苏红, 陈俊国. 医学硕士研究生职业心理素质测量工具研究[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7, 23(9): 1108-1112. |
[9] |
邓学,邓欢,虞乐华,叶永玉. 美国手部治疗师注册考试与认证制度详解及借鉴意义[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7, 23(4): 488-493. |
[10] |
萧敦武1,2,3,4,5,王詠4,5,伊丽奇4,5. 物理治疗师胜任特征研究现状①[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6, 22(2): 168-171. |
[11] |
崔利华;公维军;山磊. 康复专业学生神经康复科实习的教学体会[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4, 20(1): 99-100. |
[12] |
刘婵;陈翔;汤行录. 我国康复治疗师培养的几个问题[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0, 16(9): 895-896. |
[13] |
龚迪. 关于康复治疗师工作的认识和体会[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0, 16(11): 1055-1056. |
[14] |
齐雷涛a;沈晓丽b;钟军 . 潍坊医学院部分大学生肥胖状况对体能素质的影响 [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06, 12(12): 1106-1107. |
[15] |
李奎成 . 作业治疗师应具备的素质——与香港职业治疗学院合作的启示 [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06, 12(02): 173-1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