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魏梦力, 钟亚平, 周易文, 桂辉贤, 关烨明, 于婷婷. 单侧前交叉韧带重建患者步行双侧下肢肌肉协同模式差异[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4, 30(1): 95-104. |
[2] |
马圣楠, 柯竟悦, 董洪铭, 李建萍, 张洪浩, 刘超, 沈双, 李古强. 核心稳定性训练干预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动态平衡及表面肌电的效果[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3, 29(8): 882-889. |
[3] |
于文强, 侯俞彤, 黄承兰, 杨云霄, 鲁德志, 王彩萍, 王金武. 3D打印脊柱侧凸矫形器的矫正效果[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3, 29(4): 390-395. |
[4] |
马玉宝,王晨曦,高维广,樊志娇,马全胜,孙凤龙. 体表感觉训练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足偏角和足底冲量的影响[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2, 28(9): 1096-1103. |
[5] |
季程程,杨鹏飞,张信波,王兴. 神经肌肉训练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中的应用进展[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0, 26(8): 917-922. |
[6] |
黄楚红,曾庆,陈欢,李宇淇,黄国志. 复合式腕手矫形器辅助疗法对脑卒中后腕手功能障碍的效果[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0, 26(12): 1446-1452. |
[7] |
施明,潘文平,曾明,林斯捷,李岩,吴华,王伟国. 虚拟现实平衡训练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本体感觉的效果[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0, 26(12): 1458-1463. |
[8] |
刘巍, 吴会东, 刘垚, 石田真, 敖丽娟, 陈茉弦, 王聪, 蒋飞云. 矫形器和运动训练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效果比较[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9, 25(8): 869-874. |
[9] |
刘晓磊, 章耀华, 郭恒冰, 李强, 杨阳, 杨华清. 本体觉促进训练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和姿势控制的效果[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9, 25(4): 472-476. |
[10] |
田金辉, 李志远, 刘法敬, 刘炳智, 李晓东, 苗洁. 颈后伸肌附着点重建椎管成形术对累及C2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9, 25(2): 224-229. |
[11] |
杨名珍, 黄崧华, 白玉龙. 动态腕手矫形器应用于慢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及手功能康复的疗效[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9, 25(11): 1361-1364. |
[12] |
孟昭建, 张明, 梁锦伦. 基于磁共振成像残肢三维重建模型设计的压紧/释放型大腿假肢接受腔[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9, 25(10): 1197-1201. |
[13] |
姚申思, 曹学军, 王林, 姜涛. 单侧下肢严重短缩患者行走功能矫形器的制作[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8, 24(2): 233-236. |
[14] |
徐怡, 赵晓科, 朱敏, 汤健.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踝足矫形器佩戴的影响[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8, 24(1): 116-120. |
[15] |
李军, 王冲, 杜良杰, 刘宏炜, 杨明亮, 高峰, 郭韵, 陈亮, 杨德刚, 宫慧明, 李建军. 颈段脊髓损伤患者上肢功能重建手术认知度的问卷调查[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7, 23(2): 217-2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