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 2011, Vol. 17 ›› Issue (10): 973-976.
唐强1,刘宏光2,王艳1,朱路文2,李洪梅2
TANG Qiang, LIU Hong-guang, WANG Yan,et al.
摘要: 目的观察针康法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前肢运动功能及缺血区周围皮质突触素和相关蛋白-43(GAP-43)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内皮素-1(ET-1)诱导局灶性脑缺血大鼠前肢损伤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5 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康复组、针刺组、针康组,每组又分为3 d、7 d、14 d、21 d 4 个亚组。造模后24 h 对针康组进行头穴丛刺结合前肢抓取训练,康复组给予前肢抓取训练,针刺组仅头穴丛刺法,模型组不给予任何干预。分析前肢抓取成功率及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各组不同时间点缺血灶周围皮质突触素和GAP-43 表达。结果造模后各时间点,针康组大鼠前肢抓取成功率优于模型组、康复组和针刺组(P<0.05)。针康组缺血区周围皮质突触素平均光密度在造模后14 d 和21 d 优于模型组、康复组和针刺组(P<0.05);针康组缺血区周围皮质GAP-43 阳性细胞数量在造模后7 d 和14 d 优于模型组、康复组和针刺组(P<0.05)。结论针康法可促进局灶性脑缺血大鼠前肢运动功能的恢复,其机制可能与增强脑缺血区周围皮质突触素和GAP-43 的表达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