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孙藤方, 任梦婷, 杨琳, 王耀霆, 王红雨, 闫兴洲. 高压氧治疗联合重复外周磁刺激干预脑卒中患者踝运动功能和平衡能力的效果[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3, 29(8): 875-881. |
[2] |
任艺, 王蕊, 章耀华.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对慢性踝关节不稳的效果[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3, 29(7): 750-755. |
[3] |
徐仁杰, 李周, 郭雨亭, 于喜勤, 马景明, 葛向阳, 朱子昀, 张玉鑫, 周峰. 外踝扭伤后本体感觉的恢复[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3, 29(7): 844-848. |
[4] |
黄冬旭, 李依诺, 李秋捷, 杨辰, 万祥林. 基于加速度信号的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者动态姿势稳定性评价方法[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3, 29(6): 654-666. |
[5] |
于歌, 王璐, 陈亚平. 全身振动训练对慢性踝关节不稳姿势稳定性影响的Meta分析[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3, 29(4): 423-432. |
[6] |
崔家宝, 林舰, 刘育成, 王鹏, 曾洪发. 大学生太极拳活动的心理健康效益:基于ICF的系统综述[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3, 29(1): 48-54. |
[7] |
刘羽多,万祥林.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和全身振动训练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干预效果的比较[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2, 28(7): 776-782. |
[8] |
高维广,刘淑惠,马玉宝,娄亚兵. 软式支具对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的即时疗效[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2, 28(7): 783-788. |
[9] |
刘辉,尹航,梅博威,贾绍辉,柏开祥. 24式简化太极拳野马分鬃动作导致膝关节损伤的风险评估[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2, 28(6): 690-695. |
[10] |
张宇玲,孙倩,贺晨. 一种踝关节多维康复训练器的结构设计[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2, 28(3): 361-365. |
[11] |
余慧,陈紫砚,戴瑞祥,王晓东. 强化髋内收肌等长肌力训练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的效果[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2, 28(2): 125-131. |
[12] |
施晓剑,荣积峰,蔡斌,刘宇,韩甲. 物理治疗技术改善慢性踝关节不稳神经肌肉控制障碍的系统综述[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2, 28(2): 132-143. |
[13] |
柴良伟,刘华,黄秋玉,孙喜妹,李凯洋,马景. 治疗性运动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姿势控制和踝周肌肉功能影响的Meta分析[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2, 28(11): 1278-1287. |
[14] |
李欣欣,刘卉,马沐佳. 太极拳与其他运动降低老年人跌倒风险的Meta分析[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2, 28(10): 1169-1177. |
[15] |
王建国,唐佳,董继革,陈亚平. 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足底压力分析[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2, 28(10): 1217-12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