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 2014, Vol. 20 ›› Issue (8): 728-733.
高连军1,2,孙迎春1,2,李建军1,2,白帆2,李鹏锟2
GAO Lian-jun, SUN Ying-chun, LI Jian-jun, BAI Fan, LI Peng-kun.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电针刺激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磁共振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部分各向异性值(FA)均值的影响。方法将48 只清洁级Sprague-Dawley 大鼠用NYU打击器制成T10-11段脊髓损伤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对照组(n=16)和实验组(n=32)。对照组不进行电针刺激。实验组采用运动区头皮表面投影区电刺激,并结合局部电刺激。实验组又分为实验1 组和实验2组。实验1 组3 d 时开始电针刺激,实验2 组2 周时开始电针刺激。各组分别于造模后1 周、2 周和4 周进行Basso-Beattie-Bresnahan(BBB)评分。于造模后2~4 h、3 d 及治疗后4 周进行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检测,测量脊髓损伤区域及正常区域的FA均值,分析比较电针治疗不同时间间BBB评分及FA均值的变化。并通过DTT观察不同时间电针刺激后纤维束的形态变化。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在第1 周各组间BBB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第4 周实验组BBB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在第2 周和第4周,实验1 组显著高于实验2 组(P<0.001)。实验组与对照组在2~4 h 和3 d 各组间FA均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造模后4 周有非常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1)。实验1 组优于实验2 组(P<0.05)。各组在伤后2~4 h 和治疗后4 周的DTT清晰显示,实验组纤维束修复程度均好于对照组。结论脊髓损伤后电针刺激介入的时间越早,治疗效果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