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胡雪艳, 江晓峰, 山磊, 杨凌宇, 陈予东, 马琳, 刘丽旭, 张通. 低频和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非流畅性失语的影响[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3, 29(3): 249-255. |
[2] |
尹敏敏,凌星,杨亚茹,戴蘅钰,葛胜男,黄昭鸣. 基于WHO-FICs构建言语流畅性障碍的诊断、评估和整体康复方案[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2, 28(6): 630-636. |
[3] |
吴晓莉,张晓颖,张庆苏,杨凌宇,厉含之,高飞,杨宇琦,胡雪艳,陈予东,叶长青,张玉阁,山磊,刘丽旭. 旋律音调疗法治疗脑卒中后非流畅性失语的效果[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0, 26(11): 1327-1332. |
[4] |
吴春薇,桂沛君,陈宸,吴辉,王索刚,谢瑛. 动态和静态手动作观察疗法对脑卒中慢性非流畅性失语的效果比较[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0, 26(1): 89-92. |
[5] |
王贞, 张庆苏, 胡乃晓, 王琦, 龚树生. 普通话噪声下言语识别及其与年龄相关听力损失和认知水平的关系[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9, 25(7): 745-750. |
[6] |
KIM Ha-kyung,王艳霞,沈双. 发声复述及延迟时间对特定型语言障碍儿童新词命名学习的影响[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9, 25(4): 448-454. |
[7] |
孙伟铭, 董香丽. 工作记忆刷新训练对运动性失语症患者言语流畅性的影响[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9, 25(2): 135-139. |
[8] |
王博, 张皓. 获得性失读症的康复治疗研究进展[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8, 24(8): 889-892. |
[9] |
常静玲, 张斌龙, 谭中建, 樊瑞文, 韦宇飞, 高颖. 基于汉语高频名词下词图匹配语义判断任务的设计与运用范式[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8, 24(8): 917-923. |
[10] |
胡雪艳;张通;刘丽旭;何静杰;刘平;杨宇琦;毕晓辉. 不同强度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非流畅性失语的疗效[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5, 21(11): 1294-1297. |
[11] |
裴倩;张通;宋鲁平;. 注意训练对卒中后非流畅性失语症患者汉字加工能力的影响[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5, 21(03): 296-302. |
[12] |
袁永学. 言语失用的言语特征、评价及机制探讨[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4, 20(7): 637-640. |
[13] |
冯晖艳;宋鲁平;韩在柱;毕彦超. 汉语语义能力测验的编制及临床价值[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4, 20(3): 255-258. |
[14] |
席艳玲;巴努;张小宁;库尔班乃木;卡合曼;王宝兰;黄海霞. 维语和汉语失写症的书写障碍特点及与脑损伤部位关系的初步分析[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3, 19(12): 1147-1151. |
[15] |
周亮;叶祥明;李厥宝;闻万顺. 汉语失语症患者的N400 研究[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2, 18(8): 710-712. |